一、吃透政策,精 准定位
深入政策研究:《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》是核心准则,企业要全面梳理其中关于主体资格、资金用途、风险防控、申报流程等各方面的规定,明确自身是否符合条件,以及外债资金的合规流向。比如,了解到资金投向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,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、绿色产业等,企业就可据此调整自身外债使用计划。
关注政策动态:政策并非一成不变,企业应定期关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官网,及时掌握政策更新情况,确保申报全程符合新要求,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申报受阻。
二、精 准备料,万无一失
基础材料无差错:营业执照副本、公司章程、经审计财务报表等基础材料,要确保信息准确、完整,无任何涂改或错误信息。财务报表要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,且严格按照合并口径编制,若有特殊财务事项需详细说明。
项目材料有深度:外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全面且深入,不仅要有市场前景分析、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,还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估,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。借款合同草案条款要清晰明确,避免模糊表述,确保借款金额、利率、期限、还款方式等关键内容一目了然。
专 业材料显实力:委托业内知名、经验丰富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和真实性承诺函,提升材料可信度。信用评级报告要选择评级机构,争取获得较高评级,展现企业良好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。
三、规范申报,步步为营
线上申报零失误:在国家发改委的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和服务网络系统填报信息时,要反复核对,确保企业基本信息、财务数据、借用贷款方案等内容准确无误。上传电子材料前,仔细检查文件格式和大小,保证符合系统要求,避免因格式问题导致上传失败。
纸质材料高质量:纸质材料要与线上申报内容完全一致,排版整齐、装订牢固,签字盖章位置准确、清晰可辨。在递交纸质材料时,按照系统提示的方式和要求,确保材料按时、完整送达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。
四、高效应对,积极沟通
初步审查快响应:一旦收到书面补齐补正通知,企业要迅速组织相关人员,按照通知要求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材料补充或修正工作,并及时反馈给审核登记机关,避免因拖延导致审核时间延长。
实质审核全方位配合:审核机关要求披露信息、提供说明材料或进行现场核查时,企业要全力配合。安排熟悉业务、沟通能力强的专人负责对接,准备好详细资料,对于审核机关提出的疑问,要条理清晰、有理有据地解答,展现企业的专业和诚意。
五、后续管理,持续保障
证明领取与签约登记及时办:审核通过后,企业要第一时间领取《企业借用外债审核登记证明》,并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签约登记,确保各项手续无缝衔接,不耽误外债资金的使用。
信息报送与资金管理常态化:建立外债信息报送和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,借用每笔外债后 10 个工作日内按时报送借用外债信息,每年 1月末和 7 月末前 5个工作日内,如实报送外债资金使用、本息兑付等情况。严格监督外债资金流向,确保按备案登记用途使用,定期评估资金使用效果,发现问题及时调整,保障外债资金安全、高效运转。